日本人做精益,一直都是精益求精。
在佩服的同時,也在思考為什么他們精益做的那么好?
有人說,他們公司請過日本的精益專家,秒表不離身,一言不和就掏秒表。
掏出來干嘛呢?應該是在算各個工位的標準工時和產能!
而精益呢?就隱藏在每個工位的這些細節!
01
標準工時的定義
所謂的標準時間,就是指在正常條件下,一位受過訓練的熟練工作者,以規定的作業方法和用具,完成一定的質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時間。
標準時間的界定條件:
規定的環境條件下
按照規定的作業方法
使用規定的設備、治工具
由受過訓練的作業人員
在不受外在不良影響的條件下
達成一定的品質要求
02
標準工時的制定方法
通過時間研究制定標準時間
利用模特法制定標準工時
根據歷史數據制定標準工時備注: 標準工時制定有多種方法,以上是3種常用方法
03
標準工時的計算
標準工時的計算公式:
標準時間=觀測時間*評比系數*(1+寬放率)=正常時間*(1+寬放率)
觀測時間:是實際觀測得到的時間值的平均,而觀測時間由于受到作業者熟練度、工作意愿、情緒等的影響,并能代表真實的情況,故此應加以修正,乘上一定的評價系數,求得實際時間作為標準時間的主體,而實際時間應考慮一定的寬放,作為疲勞、等待、喝水、上廁所等必須要項的預備,這樣才得到標準時間。
評比系數: 評比是一種判斷或評價的技術,目的是將實際的操作時間調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。
其中影響評比的因素包括:
a)操作者的熟練程度
b)設備工具的完善度
c)操作者的教育程度
d)工作的困難度
以100%作為正常速度的基準,如果評價系數為1.1(即110%),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%左右,如果評價系數為0.6(即60%),由代表作業速度相當于正常速度的60%。
寬放:寬放是指由于疲勞,生理需求,管理需求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給予標準工時制定調整的一個方法。
04
產能的定義
產能:是指單位工作時間內的良品的產出數
工作時間:員工的實際的作業時間,由出勤時間減去相關活動產生的等待時間
良品產出數:生產現場的產出必須一定要是良品才能作為產能計算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