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. 已經實施了計件制的企業,如果要控制品質,以下建議或許有幫助:
1,需要一名精通工藝,精通工價預估的管理人員,精準,權威。
這是首要條件,所謂的不是金剛鉆,別攬瓷器活。
定工價的那個人,一定要見多識廣,一定要是從一線做起來的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及職業素養的人。
學歷再高,理論素養再強,只要沒有長時間的一線生產操作經驗,都是白搭。
他還要有一顆精于計算的頭腦,一個人的算計深度要超過企業所有一線工人所能算計的總和。這個人相當難找,這也是很多企業采用計件制問題百出的根源所在。
2,企業計件工資不是越高越好,視情況定吧。
如果企業效益好,利潤高,可以適當高點。
如果效益一般般,不求太高,但整體工資要比同行高一些。
因為計件制度一旦形成,那么,真正能留在企業里長年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些行業里技能過硬,能打能拼的工人。
沒有整體高于同行的薪資待遇,招不到人,留不住人,很多事都不好整改和推行。
3,在計件制的企業里,工資低點還不是最關鍵,最要命的是有人低有人高。
人哪,不患貧而患不均。
工人的攀比心很強,同行的平均工資是三千,你廠里計件工人最低工資是一萬,最高工資是兩萬。
理論說應該沒問題,但實際上就會出大亂子。
工資平均很重要,哪怕低到人均三千五,只要沒有太高太低的情況出現,也不會出太大的亂子。
4,工人在意的是努力工作一個月之后拿到手里的錢是多少。
錢是最實在的,有些企業實行計件工資制度的依舊要嚴格尊守作息時間,該上班時要上班,該下班時才下班。
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陷入一個誤區。
他們認為,反正工人是計件的,你做了就有錢,多勞多得,不勞不得,你上不上班管我什么事?
如果是這樣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企業的制度還是要的,松散的工人,必然帶來松散的管理,松散的管理,必然帶來松散的品質及服務。
到最后,會有章不依,有令不行。
5,計件制不是單單定個單價就了事這么簡單。
作為企業的管理層,要深悉計件制的弊病。
那就是再高水平的工價制定者制定出來的工價也會有一定的高低,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。
哪怕你就是能達到理論狀態下的絕對平均,由于工人有勤快不勤快之分,有力氣大小之分,有天生的動作快慢之分。
6,計件工資,一定要做到一開始就公開透明,特別是對于那些經常換新產品的企業,一定要一開始就公布出來。
很多企業,管理人員不專業,定工價沒把握,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做做看,過些天再根據工人的效率定。
如果是這樣,時間一久,工人一定會發現。
他們在沒有知道工價之前,一定會慢慢做,等你定出來以后,他們才會努力做。
7,品質控制。
計件制最容易出現品質問題,工人只講數量不講質量。
這是一個頭大的問題。能解決嗎?能!肯定能!但要注意方法。
管理人員要不斷宣傳品質觀念,事實上高品質跟高效率是不相沖的,可以說,沒有高品質,就沒有高效率。高品質是高效率的基礎,一定要讓工人明白這一點。
每一次新產品上線,都要詳細給工人講解品質要求,務必做到每一個員工心里有數。
員工在生產的時候要有品檢人員不斷巡檢,下道工序的操作員工要負責上道工序的品檢。
只要各項制度執行到位,品質控制好還是沒有問題的。
這是觀念問題,不是計件計時的問題。
計件控制不了品質,計時同樣控制不住。
8,采用計件制,很容易形成讓工人你追我趕的氛圍。
如果達到這個狀況了,管理人員就得小心。
要控制住勞動時間和強度,凡事過了極限就不行。
工人太累,太拼,短期內沒問題,給企業帶來效益。
如果時間一長,人畢竟不是鐵打的,會疲,會厭倦。
所以,要掌握好那個度,凡事適可而止,不然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。
9,企業會出現淡旺季,旺季好說,全員值滿勤,但淡季時麻煩就出現了。
實行計件制的同時要制定淡季的保底制。
不能按月保底,要按日保底。
上班的員工要盡量上足一天的時間,上一天有一天的計件工資,沒上班的那天按日補貼多少錢,如果安排上班不上班,取消當日補貼。